新闻中心
“大城巿教科院发展联盟”在深成立探讨创新时代的核心素养培养
12月10-11日,“大城市教科院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48期深圳教育论坛在深圳万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新时代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体系,教育部、深圳市教育局以及各教科院(所)领导,中小学校长、幼儿园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1000多名教育界同仁与专家名师齐聚一堂,共谈核心素养,共谋实践做法。会议开幕仪式由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主持,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范坤致辞。
“联盟”由北京教科院、上海市教科院、天津市教科院、重庆市教科院、沈阳市教研院、成都市教科院、深圳市教科院、青岛市教科院、苏州市教科院、潍坊市教科院、长沙市教科院、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及《当代教育家》杂志牵头组织建立。
“联盟”作为一个公益性合作组织,旨在建立城市教科院(所)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集体攻关,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惠,为破解教育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范坤在开幕式上表示,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科研先行,教育科研在教育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而“联盟”的成立体现了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有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为教育未来谋划,形成创新发展之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表示,“大城市教科院联盟”的成立体现了教科院系统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是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服务中小学教育教学机制的创新。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主持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热点,基于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副组长、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院长李红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三个方面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深度解读。
大会还邀请来自芬兰、美国、英国的专家学者围绕“核心素养”话题作了进一步的交流,探讨在多元文化和国际背景下各国基础教育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素养而非技巧;注重课程的整合性。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发言嘉宾,围绕如何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融入常规教育,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建立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等学校最为关注的话题进行讲解,介绍了清华附中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12月11日,大会分成小学、中学、职业、教科研四个平行分论坛,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共有2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中小学校长和教科研专家登台演讲,介绍了关于核心素养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探索。这是一次核心素养的分享盛会,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饕餮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