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0万学生的深圳教育将有怎样的未来?


  5月10日,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为市委党校2017年第4期党性教育专题研讨班的47名局、处级干部学员作了深圳教育发展专题报告,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永华主持报告会。张基宏全面报告了深圳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他指出,深圳教育关系到200万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厚望,办好市民满意的教育,是全市教育系统的光荣使命和不懈追求。
  谈现状:
  基础教育规模接近北上广

  张基宏指出,深圳教育发展历史短、速度快,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310所,在校生(含在园幼儿)195.8万人,教职工17.6万人,基础教育规模和上海、北京、广州接近。
  摆问题:发展不均,有快有慢
  张基宏在报告中主要谈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与特点。
  首先,高等教育底子薄、势头好。2010年前深圳高校较少,更没有985、211院校,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高起点建成和筹建一批高校,并和一批国内外顶尖名校签约在深合作办学。
  其次,基础教育质量优、学位紧。深圳高考成绩居全国全省前列,省级普通高中比例、公办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比率、教师职称学历达标率等指标全省领先,但由于适龄人口特别是非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入学门槛低,基础教育规模增长较快。
  第三,职业教育规模小、水平高。深圳职业教育规模相对较小,但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全国领先,全市有12所中职学校(近50%)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
  第四,民办教育比例高、优质少。深圳民办中小学占38%,民办幼儿园占96%,两项比例在全国大城市中均为最高,但优质、品牌民办学校比例低,还不能很好满足市民对选择性、特色化教育的需求。
  提对策:五大抓手聚力特色一流
  张基宏分别从五个方面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高等教育:创一流,到2025年实现3-5所高校进入全国前50强。
  深圳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缺乏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层次偏低、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深圳下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未来10年,深圳将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坚持现有高校和新建高校协调发展,较大规模大学和特色学院建设并举,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同步推进,重点发展大体量(万人规模)本科层次以上的大学,重点打造理工科、医学类学科和专业。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张基宏提出了包括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师资、与境外著名高校共建特色学院、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等六条举措,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达到50个以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学科达30个以上。
  基础教育:保民生,“十三五”期间增加学位24.33万个。
  深圳存在着学位紧、班额大,质量提升任务重、区域发展不均衡,教师配置标准低,优秀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如深圳人口增长迅速,基础教育质量好,就读门槛相对低,导致学位紧张,公办学位缺口较大,生均拥有教育资源量和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较大。对此,张基宏提出四条对策,包括:一是强化督政督学,将义务教育公办学位的建设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强化办学水平评估;二是加快学位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拟新改扩建16所公办高中和17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预计增加学位24.33万个(包括普高学位2.83万个,初中学位6.2万个,小学学位15.3万个),并建立学位供需规划“631”机制、完善教育用地规划协调联动机制、优化深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和积分入学制度等;三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的系统扶持政策,依托优质学校,组建若干个教育集团。预计未来3年增加2万多个优质高中学位;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一批名校长、名教师,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优化教师系统培养机制,加强民办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等。
  职业教育:融产教,多层次办学健全职教体系。
  深圳存在着培养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政策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断头路”现象,缺少本科及以上层次,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此,张基宏提出四条对策:一是大力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加快建设深圳技术大学;二是优质发展专科职业教育,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国内一流迈向国际一流;三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德国、瑞士等国家职业教育合作,按照国际一流的设备设施标准、师资标准、质量标准联合创办高水平职业院校;四是大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立法、财政和集团化等更扎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探索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真正激发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民办教育:重引导,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特色教育选择。
  深圳存在着民办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较低,教师待遇低、保障不健全,校长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张基宏指出,下一步,一是“托底”,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深化实施办学水平评估、强化扶持政策导向等,加强对薄弱民办学校的扶持、引导和监管;二是鼓励优质发展,鼓励优质民办学校集团化、连锁化和联盟化发展,优先鼓励支持举办优质民办学校和高端国际化学校;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在扶持资金使用、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确保学校政治安全、校园安全;四是推动国际化学校建设,积极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办高端优质国际化学校,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特色教育选择。
  学前教育:高标准,多举措提升全市幼儿园整体水平。
  深圳存在学位压力大、可持续供给能力不足,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如近5年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年均增幅近10%,“十二五”期间全市幼儿园建设完成率不到三分之一,民办园比例、改造园比例和未达到市一级标准的比例过高。下一步,一是加强学前教育“督政”,强化区级政府举办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法定责任,提高幼儿园规划实施比例;二是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修订《深圳市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加强对尚未达到规范化要求的60所左右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制订薄弱幼儿园办学水平提升标准,针对近300所薄弱幼儿园开展“托底改薄”专项行动;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公办幼儿园建设,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品牌资源输出等灵活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活力和优势;四是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机制,提高幼师待遇。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张基宏紧贴城市发展实际,以透彻的分析和详实的数据说明,为全体学员做了生动的讲解,帮助学员了解深圳教育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引起了广泛共鸣,学员们纷纷表示增强了对深圳教育发展的信心。学员们还就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信息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与张基宏进行互动交流。